中国科学家揭示水稻“无胚”之谜

一项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开展的研究,日前发现了水稻“无胚”的调控基因。这项研究将对培育品质更高、更耐贮存的大米起到重要作用。

水稻的胚是其生命起点,而胚乳则是储存淀粉和蛋白质的主要“仓库”,为胚胎萌发提供营养,消费者吃的精米主要就是胚乳。

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卜庆云介绍,水稻中存在一些胚与胚乳比例失调的突变体,其中的无胚水稻在提升精米产量和储藏品质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形成的原因过去一直未被揭示。

“跨市地铁”加速中国都市圈“同城化”进程

新华社深圳8月2日电又有多条“跨市地铁”要来了。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与东莞将有3条地铁线路实现衔接,连接深圳与惠州的地铁线路也在谋划,包含三市的深圳都市圈正朝着“同城化”方向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内地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等9座城市,其中内地9市大致分属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珠西都市圈,日均出行量超600万人次

研究人员克隆并解析了水稻无胚性状的关键调控基因OsBZR4,系统阐明了其作用机制。研究首次发现OsBZR4基因在不同栽培品种中突变均可产生60%至100%的无胚种子。通过调控OsBZR4基因,可以培育出具有温度敏感型的无胚水稻种质,既能提高稻谷的精米产量,又能提高稻谷的耐储性。

中国科学家揭示水稻“无胚”之谜

有胚、无胚水稻的糙米(图片上半部分)和精米(图片下半部分)。(受访者供图)

这项研究填补了水稻无胚性状分子机制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基因资源,有望提高水稻的精米产量和耐储藏性,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稻米品质提供了新途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记者古一平)(古一平)

(0)
石子销售供应石子销售供应
上一篇 8小时前
下一篇 7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