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机器人算法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出全球首个“力位混合控制算法的统一理论”。该算法无需依赖力传感器,就能让机器人同时学习位置与力的控制,相关任务成功率较只使用位置控制的策略提高了约39.5%。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相关论文目前已斩获国际机器人学习大会杰出论文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由全中国籍学者团队摘得。
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实验现场,一个搭载了这项新算法的四足机械犬,正有条不紊地执行擦白板的训练任务。科研人员借着这一实操场景,向记者解释了力位混合控制算法的核心原理与突出优势。
科研人员介绍,当前广泛应用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在应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任务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核心问题就在于这些任务大多涉及复杂的接触场景。比如,擦黑板时,机械臂必须既贴合表面又保持适当的压力;开关柜门,需精准感知内部的推拉弹簧结构。机器人需要的不仅是“走到哪里”“手伸到哪里”,还需要理解“该用多大的力”。而在没有力位混合控制算法前,这些都需要通过力传感器来解决。
台风“风神”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海口三港将停运
新华社海口10月20日电海南省气象局于10月20日17时继续发布台风四级预警,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已于20日14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15时其中心位于海南省三沙市东偏北方向约40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20日12时发布通告,受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口新海港、秀英港和铁路南港停运时间由原定的10月20日14时调整至10月20日20时。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于20日17时将海上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调整为防汛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海上防台风响应行动并入防汛防风应急响应行动同步执行,要求各市县依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警情况,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启动或调整应急响应,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做好防御工作
人机协同更流畅 拓展多元应用场景
随着力位混合控制算法的深度应用,机器人不仅可以在没有力传感器的条件下,实现位置跟踪、施力、力跟踪以及柔顺交互等多种操作行为,大幅提升了任务成功率,更在人机协同安全性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依托这一创新算法,机器人的能力边界正在持续拓宽。它不仅能精准完成轨迹执行、施力等基础操作,更能在感受到外力时,及时对这一外力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一特性,也恰好提升了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人员安全性。
除了提升安全性,这一算法还显著增强了人机协作的协调性。在共同搬箱子、推车等场景中,机器人能与人类保持动作同步。人类加速时它随之加速,人类停下时它迅速停下,过程中可根据人的不同运动状态进行实时调整。同时,该算法还具备良好的泛化能力,即便更换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依然能够稳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