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孔子学院HSK5级班的教室中,总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彩虹。这位笑容灿烂的女孩,不仅中文成绩突出,更怀揣着“中文梦”。不久前,她在2025年“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塔吉克斯坦赛区决赛中荣获亚军,这是她两年中文学习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也是她追梦途中的高光时刻。
彩虹与中文的缘分,要从一部名为《舌尖上的新年》的纪录片说起。镜头中流转的中国年俗与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在她心底悄然种下梦想的种子:学会中文,去中国品味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中国“味道”。
初学中文时,彩虹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但她努力寻找着每一点“光亮”:课上,她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她一有时间就和同学们用中文交流,或者看中文的书籍和视频。虽然也会遇到困难,比如发音不准确、生词记不住等,但她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她把每一次练习都当作在中文世界里的探索。
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专注书写汉字的背影,同学答对问题后的笑颜,就像一束束光,照亮了她的学习之路,也成了她最宝贵的记忆。
学习中文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参加“汉语桥”比赛时,因为紧张,彩虹发挥失常,这让她非常难过,甚至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但重回课堂后,老师们的鼓励抚平了她的不安,也让她回想起自己曾经为了准备比赛,反复练习口语,对着镜子纠正表情和动作;想起自己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的那些日子……“坚持下去,一定会获得回报。”慢慢地,在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中文、畅聊中国美食的温馨日子里,迷茫逐渐消散,自信悄然回归。
“机会终会眷顾有准备的人。”经历了第一次“汉语桥”比赛的磨砺,彩虹变得更加勇敢。她毛遂自荐,主动承担起学校中文活动主持人的工作,不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积极报名参加各种中文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汗水浇灌出硕果:她获得了“中国大使奖学金”,并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也通过了奖学金考试,将于今年9月赴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中文教育专业。
构建“创作—批评”互动的“西海固文学”生态
在当代中国文学的版图中,“西海固文学现象”引人注目。这片曾因“苦瘠甲天下”而闻名的宁夏南部山区,在新时代焕发出惊人的文学生命力——不足50万人口的西吉县,竟有1600余人从事文学创作,其中三四百名为农民作家,诞生了中国首个“文学之乡”。其次要营造专业性与包容性兼容的批评生态
随着中文水平的提升,她的梦想清晰而坚定:成为一名本土中文教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中文,为中塔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彩虹骨子里有一股韧劲——一旦认定目标,便风雨兼程,一往无前。第二次征战“汉语桥”,压力与期望并存,她的目标也更加高远。“这一次,我要超越自己。”彩虹说。
备赛期间,彩虹和老师一起仔细打磨演讲稿,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推敲,力求完美;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中国舞,她刻苦练习,从基本功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动作,直到熟练为止……她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练习中文、排练节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汗水换来了成长和进步——彩虹在2025年“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塔吉克斯坦赛区决赛中喜获亚军。
从最初的紧张羞涩,到如今自信从容大方表达,中文求学之路赋予彩虹的,不仅有语言技能的提升,还有敢于追梦的勇气与坚毅的信念。
回首来路,彩虹满怀感恩:“感谢我的中文老师,也感谢一路走来遇到的帮助与支持。”这位眼里闪烁着光芒的女孩,将继续怀揣热爱前行。她的名字是“彩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她也会在中塔两国之间架起一座绚丽的彩虹桥,成为传递友谊和文化、沟通心灵的美丽使者。(于 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