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业稳增长须控产量去产能

水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其产值约占整个建材工业40%。实现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前提是持续盈利。遏制低价倾销、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水泥市场秩序,是水泥行业稳增长的前提,也是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水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其产值约占整个建材工业40%。推进水泥行业稳增长,对维护建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市场需求持续萎缩,供需结构性问题突出。提升行业质量效益,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水泥行业发展重中之重。近日出台的《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为水泥等行业进一步指明发展路径。

今年以来,水泥行业供给端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存在实际产能高于批复备案产能的问题,致使实际熟料产能大量增加;市场端产品低价无序竞争问题凸显,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行业效益低下,企业亏损面扩大。“内卷式”竞争已严重制约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并对产品创新、质量安全等造成负面影响。可以说,《工作方案》的出台适逢其时。

实现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前提是持续盈利。遏制低价倾销、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水泥市场秩序,是水泥行业稳增长的前提,也是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能源高比例消纳靠什么

作为新能源利用大国,我国近日正式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探索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水电是开发历史最悠久、技术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之一,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清洁绿色电能,还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容量支撑和灵活调节作用,带动了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目前,苏州绿电绿证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绿电交易用户491户,绿电交易规模超53亿千瓦时、绿证交易近91万张,交易量占江苏省三分之一以上,并成功推动了分布式光伏参与交易、新能源聚合交易以及江苏省首笔多年期绿电交易等创新实践

当前,水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供需很不平衡。专家分析,未来5年至10年,国内水泥需求仍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不可逆转;水泥行业只有达到供需平衡,价格才会回归价值,才有可能推动水泥行业盈利和高质量发展;如果“供”控制不住,价格就会“内卷”,甚至出现恶性竞争。

要控制住“供”,就要控产量、去产能。《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强化行业自律,组织开展水泥行业错峰生产。行业实践一再证明,常态化错峰生产是短期控产量、推动水泥行业稳增长的有效措施之一,错峰生产如果不到位,效益将呈现负增长。

规范去产能,是化解过剩产能、缓解供需矛盾的长远有效措施。要坚持“政策严格落实、企业诚信经营、行业健康发展”三项原则。坚持政策严格落实,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规范水泥行业产能管理工作。头部企业应以身作则,共同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更好地推进行业生态改善。坚持企业诚信经营,要把握机会、用好政策,让水泥企业回归到实际产能和备案产能相统一。坚持行业健康发展,持续推行“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价值观,发挥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综合标准作用,依法依规淘汰水泥落后产能,推动环保绩效低的企业逐步退出。

《工作方案》的落地落实,必将有效促进水泥行业加快产业结构、动力结构转变,引导企业将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质量、技术、服务、绿色低碳等价值维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行业稳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祝君壁)

(0)
石子销售供应石子销售供应
上一篇 8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