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当西方芭蕾与东方古建邂逅,北京正以从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文明瑰宝的壮丽画卷。舞者施奕娜凭借十余年对芭蕾的深厚挚爱,用足尖编织出中轴线的四季晨昏,让历史的温度在艺术中缓缓流淌。
从永定门到钟鼓楼,7.8公里的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的立体教科书。当芭蕾的足尖在这轴线上跳跃,便如同不同文明的对话有了生动的注脚——古建的沉雄与芭蕾的灵动在此相遇,刚柔并济间,中华民族独特的建筑美学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讲述着跨越千年的文明传奇。
作者:张爱东
特别鸣谢:施奕娜、马士英、汪艺、贾宜良、爱琳、静琳
永定门城楼是北京中轴线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
傍晚时分,永定门城楼前,舞者施奕娜优雅起舞。
如今的北京中轴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
他们纷纷投身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共同编织着北京文化的崭新篇章。
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年多来,北京中轴线早已超越了单纯建筑实体的界限,
逐渐演化为一个凝聚文化共识、激发城市活力的超级IP。
正如新立的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标志碑所见证,
这条跨越七个世纪的城市脊梁,
正在当代中国的文化沃土中孕育出新的年轮。
标志碑作为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标识,
通过视觉符号进一步凸显了中轴线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地位,
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创新的象征。
让脚步敲响历史的回声,
从永定门——“北京中轴南端点”启程,
沿中轴线探寻北京城独有的文化印记。
作为活态遗产的北京中轴线,
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与历史变迁。
它不仅属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位居民,
更是全国乃至全球的珍贵文化遗产。
晚霞映照下,永定门城楼前的百姓乐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中轴线宛如一条充满生机的脉络,
将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民众的生活气息紧密交织,
共同奏响城市发展的壮丽乐章。
生活在中轴线周边的居民,
见证了这条轴线的历史变迁与人间烟火。
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市井生活的交融,在此交相辉映,
共同勾勒出北京中轴线的独特风貌。
中轴线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也不断吸收着现代文明的养分,
形成古今交融、文脉相承的独特风貌。
湖北黄陂:加快建设“木兰游”世界景区(图)
黄陂,正以其特色鲜明、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盛况,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36次高“复游率”,木兰草原彰显世界景区新魅力。溯溪漂流体味山涧野趣
生活在中轴线周边的居民,
亲历了这条轴线的历史演变与人间烟火气息。
他们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延续着中轴线的生机与活力,
使其在岁月流转中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登上永定门城楼,向北远眺,
北京中轴线尽收眼底,
领略历史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壮美风光。
漫步于永定门,沿着北京中轴线向北远眺,
葱郁绿意之中,古韵与新姿交相辉映。
这不仅勾勒出历史的脉络,更是文旅融合背景下,
京城所独有的浪漫情怀。
当“Citywalk”邂逅古韵,
驻足永定门——“北京中轴南端点”,
轻抚岁月纹理,循着中轴线,
探寻古都的万千风华。
探索北京中轴线的永定门御道遗迹,
历史的记忆在这一刻再次浮现。
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年多来,
北京中轴线早已超越了单纯建筑实体的范畴,
逐渐演化为一个凝聚文化共识、激发城市活力的超级IP。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是北京外城诸门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城门。
城楼共计两层,在明清两代,它一直是南部进出京城的交通咽喉。
因此,被命名为“永定门”,寓意着北京城“永远安定”。
2004年,永定门城楼得以重现辉煌,完成了重建。
中轴线美术馆坐落于北京地铁永定门外站,位于8号线与14号线的换乘通道内。
这座微型美术馆的橱窗中,电子相框展示着众多名家杰作,
包括明代画家沈周的《庐山高图》、乾隆时期宫廷画家余樨的工笔花鸟作品、徐悲鸿的水墨写意马,
以及各类油画和摄影作品等。
橱窗的另一侧则展示了永定门城楼纵剖面图、永定门箭楼正立面图等民国时期的图纸副本。
永定门城楼内的永定历史展区,陈列着明代、清代等时期的珍贵史料,生动展现了城楼的历史变迁。
从永定门到钟鼓楼,7.8公里的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的立体教科书。当芭蕾的足尖在这轴线上跳跃,便如同不同文明的对话有了生动的注脚——古建的沉雄与芭蕾的灵动在此相遇,刚柔并济间,中华民族独特的建筑美学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讲述着跨越千年的文明传奇。
当西方芭蕾与东方古建相遇,北京正以从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文明瑰宝的壮丽画卷。舞者施奕娜凭借十余年对芭蕾的深厚挚爱,用足尖编织出中轴线的四季晨昏,让历史的温度在艺术中缓缓流淌。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爱东 特别鸣谢:施奕娜 马士英 汪艺 贾宜良 爱琳 静琳)(张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