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亩地,每亩收成约1000斤,按照每斤收购价1.65元算,加上国家的补贴,纯收入能有30多万元。”稻子刚收完,浙江丽水缙云县壶镇镇金竹村种粮大户朱干光算起账。
“巴掌大的田,散在山旮旯里,牛进得去,‘铁牛’就难喽。”朱干光回忆。如今,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可在田里穿梭自如。“有了好用的农机装备,省心多了。”朱干光说。这些年,他逐步添置了拖拉机、收获机、旋耕机等农机装备,有余力时,还会帮助其他农户操作农机。
从无机可用,到有好机用——变化离不开农机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
金华永康市,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浙江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在当地的浙江四方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台台小型拖拉机整齐排列。不远处的农田里,一款手扶拖拉机正在测试。拖拉机后部能更换各类农具,进行旋耕、播种、收割作业。
“小农机适应性强、用途多样,是我们的研发重点。”四方集团董事长俞丰介绍,企业产品年销量约2.5万台,不仅在国内热销,还出口到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
永康腾马五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用于农机装备的机械链条正被运往生产线;浙江求精科技有限公司里,传动轴、齿轮等机械零部件完成热处理,即将运输到生产电动工具、拖拉机等厂家的车间……永康聚集超1600家农机及零部件企业,从发动机、变速箱到液压无级变速器,农机85%的关键部件实现本地化生产。
“供应链完善,既降低成本,也让相关企业集聚发展。”永康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已形成涵盖逾万种产品、年产值超230亿元的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集群。
新闻1+1|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中国为何备受青睐?
央视网消息 10月17日下午,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安吉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贵州黄岗村、四川基卡依村、江苏东罗村、浙江荻港村4个乡村入选,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从江南水乡到西南山寨,我国已有19个“最佳旅游乡村”,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乡村旅游呈现出怎样丰富多元的发展图景。戴斌 我觉得是代表了中国,代表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践行生态文明的中国
“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永康五金产业历史悠久,如今,小作坊变成大厂房。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台全自动高速插秧机下线;四轮驱动、倍速转弯、液压助力转向……这款微型多功能管理机能搭配旋耕机、撒肥机、喷药机等10余种农机具,适合在丘陵山区等地形狭小空间作业。
星莱和所属星月集团,靠做五金和摩托车零配件起家。“长期以来,国产插秧机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处于劣势,高速插秧机市场一度被国外品牌垄断。”星月集团负责人胡济荣说,看准市场机会,企业开始开发插秧机。
“不同地貌、农作物和土壤情况,需要相应的农机装备,要求产品发展越来越多元。”四方集团研究院院长胡华东说。国家分类标准下15个大类农机装备和4个大类林业装备中,永康涉及12类。
农机装备日益丰富,带动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浙江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2.5%,其中水稻机械化率达91.88%,居全国第一方阵。
当然,还有短板待补足。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工程师陈长卿介绍,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机研发能力、产品性能中试验证、检测鉴定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集群有待进一步迭代升级。
如何破局?在永康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农林机械检测中心、林草智慧谷、林草装备研究院等错落分布。“我们以科创园为载体,对接国内相关高校院所,设立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永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施新芳说。围绕山地丘陵农机装备,浙江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20个,23项农机装备首台(套)产品得到产业化应用。
秋收时节,更多好用的农机,正从生产线开往田间地头。(窦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