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西九江濂溪区十里街道的德化小区,是市里最早的一批安置小区,如今却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这里既是居民安居的家园,也是中共濂溪区委统战部打造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基地”。
在德化小区,濂溪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以下简称新联会)会员、九江市老年大学教师董福顺常常走进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教授唱歌技巧;区新联会打造的“春来浔城 爱暖德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为居民提供问诊、清洗地垫、磨菜刀等便民服务,让“幸福服务”送到家门口……
一幕幕暖心的场景背后,是濂溪统战部探索推行的“145”工作模式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这一模式让德化小区的治理更有温度,也让更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社区治理中找到舞台。
工作人员介绍,“145”指的是“一个党支部”“四个攸关方”和“五色新行动”,其中,由街道包片班子成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所在社区、新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党员代表组成支部委员的新联基层治理党支部,不仅为小区管理各项工作校准了方向,而且有效激活了新联会各方资源,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融入基层治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既是支部成员,也是“四个攸关方”,濂溪区委统战部与街道党工委携手,把社区、新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四方聚拢在一起,建立协商议事机制,不定期召开民主协商会议。
短剧《归途有期》播出 讲述海外华人抗战史
本报讯讲述海外华人抗战史的精品竖屏短剧《归途有期》10月24日在红果短剧平台播出,该剧以1936年的巴黎为背景,将镜头对准乱世中海外华人群体,讲述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文化防线,为守护民族文脉、支援家国抗争所付出的热血与牺牲。《归途有期》以真实历史时空与事件为“叙事锚点”,以虚构人物与情节为“情感载体”,活化历史主题。该剧讲述了现代拍卖师李曼殊穿越到1936年的巴黎,与华人商会的沈仲珩产生事业与情感的纠葛,二人在动荡乱世中共同守护文物、助力抗日事业
自此,小区停车管理、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维护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便是协商议事的重点关注。“过去小区改造常遇阻力,现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了‘智囊团’。”新联基层治理党支部书记介绍。
该机制自2020年运行至今,按照“居民提单—支部派单—多方议单—公开评单”工作流程,解决居民诉求、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实现小区管理从物业公司“单打独斗”到四方“协同治理”的转变,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
有了组织引领,如何让协同机制发挥更大作用?濂溪区委统战部将治理实践进一步细化为“五色新行动”,即红色引领强信念、橙色睦邻促和谐、蓝色公益惠民生、绿色治理美家园、银色助老暖人心五个方面,让基层治理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生动的表达。
如今的德化小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社区居民同频共振、共建共治,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这里走出的“145”模式,也正在成为九江市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样本,为更多社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实践路径。
刘益伶 通讯员 黄浩(通讯员 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