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西靖镇康乐新村的羊如祥良种肉羊繁育场内,配备了标准化羊舍、封闭式饲草棚、青储池、蓄水池、堆粪场等全链条设施。
这里是兰州大学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湖羊选育及其新种质创制”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绵羊新品种新品系选育及良繁”的重要育种基地。目前正在应用基因组育种技术选育“湖羊高繁系”和“湖羊体大系”,且选育进展良好,培育节粮低脂高繁母本品种“金武肉羊”。
羊如祥良种肉羊繁育场
场长冯玉介绍,他们培育的“金武肉羊”将巧妙融合多种优质肉羊的血统优势,既继承了其他品种肉羊肉质好、尾巴小巧、便于管理与养殖的遗传特性,又在抗病能力上取得显著效果。
良种是羊产业提质增效的“芯片”。2024年,古浪县羊存栏360万只、出栏530万只,连续5年稳居甘肃省第一,羊产业产值达到108亿元。对这个养羊大县来说,如何从“第一”向“一流”转变,良种繁育便是重要的一步。
“人工智能+”加速释放强劲动能——透视我国智能经济发展新趋势
“飞行汽车”从科幻走向现实、人形机器人上演精彩的足球和拳击比赛、残障人士戴上机械“灵动手”弹奏钢琴……刚刚闭幕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未来世界仿佛就在眼前。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5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从1400余家增长到超5000家,相当于平均约11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
目前,除了羊如祥,古浪县还建成了傲美、陇沁等种羊繁育基地和扩繁场17家,基础母羊存栏量达到80万只,年繁育羔羊120万只,其中羊如祥入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羊产业逐步从“大进大出”引进育肥向自繁自育转变。
育种之外,古浪县还大力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近年来,古浪县引进培育肉羊屠宰及精深加工企业,目前建成了5家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建成保鲜仓储冷链物流设施93座,年屠宰加工能力达200万只。2024年肉羊及肉产品销售收入达36亿元。
古浪县八步沙羊产业链服务中心
在古浪县八步沙羊产业链服务中心的一块电子大屏上,交易数据实时跳动。养殖户发布售羊信息,客商线上竞价下单。在这里,日均交易1.5万只、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
此外,2025年,古浪县在黄花滩、横梁、西靖等乡镇开展“无抗”养殖试点,首批10000只羊采用无抗养殖模式,为古浪县肉羊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推动肉羊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古浪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许万玺介绍,目前古浪县正大力实施羊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扶持养殖基地标准化建设,力争2025年底,古浪县羊存栏量达到380万只以上,出栏量达到560万只以上,羊产业产值达到11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