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喜事每户随礼两元”
赣中小山村吹来文明风
( 2025-10-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来喝喜酒喽——”今年国庆节,在江西进贤县张公镇孔家村民小组,一阵清脆的锣鼓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村民小组长孔振宇边走边敲,洪亮的吆喝声传遍村巷。不一会儿,村民们陆续走出家门,说说笑笑地朝村民孔爱华家的小院走去。
这天是孔爱华儿子孔儒的大喜之日。小院里,喜庆的圆桌依次排开,红烧肉、清蒸鱼、时令小炒……一道道农家菜热气腾腾,空气中弥漫着饭菜香和喜悦。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举杯祝福,笑谈间满是亲切。
而这场热闹婚宴的“份子钱”,每户只需出两元钱。“我一般挑初六或初八的好日子,挨家挨户收这两块钱,再统一交给主家。”孔振宇边说边翻开一本红册,上面工整地记录着每户的姓名。这是历届村长的“职责”。
“两元吃席”的传统,在这个村庄已延续了整整40年。
两元吃席缘何而起?“大概是八几年的时候。”80岁的村民孔金水接过话茬,“那时村里的红喜事随礼从鸡蛋、手帕等物品变为现金。因为礼金数额不一,邻里之间常生矛盾,因人情往来造成压力过大也不鲜见。”
这样下去村民之间会伤了和气,村里的凝聚力也散了。怎么办?
“统一随礼标准,减轻大家负担。”1985年,经村干部多次商议,村规民约中写下了“红喜事每户随礼两元”的规定。回想当时的情景,老支书孔庆波记忆犹新。
也不是没遇到新的问题。
赣鄱脉动国网江西电力织就用能新版图
赣鄱脉动国网江西电力织就用能新版图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各地本报记者姚子云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和现代社会的血液。“十四五”以来,江西能源电力发展脉动强劲 电网调度口径最大负荷从2631万千瓦跃升至3818万千瓦,增长45%;风电光伏装机由1286万千瓦增长到约3500万千瓦,增长172%;供电可靠性从99.82%提升至99.97%。特高压入赣,打通能源输送“大动脉”——5年来,江西实现特高压从无到有的突破,累计建成3项特高压工程 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及长沙-南昌、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深度融入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
“酒席成本提高了,礼金多少要涨些,不然主家太吃亏。”时有村民提议。
“都是一个村里的,没必要大操大办,简简单单就好。”更多人形成共识。
…………
就这样,40年过去,村庄从土路瓦房变成沥青路小楼,村民从务农为生到成为电焊工人、开办钢构厂,户均年收入增长了很多,但这两元钱的礼金却始终未变。村民们也越来越团结,事事拧成一股绳。
“喜事变得更简单纯粹,更有人情味。”孔爱华边忙着招呼乡亲边说,“没有攀比,就是村里人聚在一起,图个喜庆热闹。”
对于回村里办喜宴,在南昌工作的儿子孔儒和儿媳熊甜十分支持。“酒店办酒席,不光价格高,流程也复杂。回村里,大家一起动手帮忙操办,简单又开心。”熊甜笑着说,“村里人一起喝彩、撒帐(传统婚俗),用方言祝福,简单而真挚。”
在孔家村,这份守望相助的情谊,早已超越喜宴本身,融入村庄的日常。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过了文明新风的“接力棒”。
今年2月,村里提议打造“幸福食堂”,实现抱团养老,解决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等问题,村里上百位回乡过年的年轻人积极响应,孔儒就是其中一员。
大家有的出资金,有的捐米油,有的买炊具,有的送猪肉……当月,“幸福食堂”就开始运营:50多位60岁以上老人每天享受免费助餐,30多位身体硬朗的老人自愿轮流做饭。要是哪天有老人没去吃饭,村民们都会互相问一句,或者去家里看看,确保安全。
“在幸福食堂,村里有一场专门给年轻人的答谢宴,我们都会去,一起陪陪老人家。”喜宴接近尾声,孔儒和孔爱华站在院门口,一一送别乡亲。阳光洒在孔儒笑意盈盈的脸上,也洒在这个民风淳朴的村庄。
(本报记者张晓雨)(张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