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课程、关键抓手。新时代要办好思政教育,就要秉持“大思政”教育观,着力推动多元协同思政育人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奋力写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育人时代答卷。
西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不断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着力在思政课质量提升、大思政格局构建上下功夫,以多元协同打造“大思政”育人新模式,推进思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
教学协同 铸魂育人
思政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建强思政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科学把握历史规律、锚定奋斗目标。民大树立“大思政”理念,从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供给、教学方式的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出发,充分挖掘“大思政”育人的优势,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大思政”育人新范式。
建强思政理论课。民大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加快构建“9N”特色立体课程体系,及时设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全面谋划推进思政理论课程改革创新,打造以“四史”“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丰富的思政选修课程群,建立学校、教务、学院“三级督导”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以多维度、全覆盖、沉浸式教学模式,将思政理论课讲深、讲透、讲活。
强化课程思政。民大扎实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建设课程思政“金课”体系,打造特色课程思政精品微课,用实招化解专业课程中思政德育元素挖掘不足、课程设计形式单一等问题,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价值传播中赋予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目前,民大已经培育百余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打造百门育人成效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建设百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实践协同 凝心聚力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增强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民大通过走基层、搞调研、找资源、学案例的实践行动协同,既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求,也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还能拓展学校大思政育人的宣传渠道。
规范平台价格行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联合起草了《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价格标示规范、价格竞争行为约束及协同共治机制构建四方面内容。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在赋能实体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民大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各种活动中丰富体验、提升能力。其中,以“行走的思政课:走进眉山‘天府粮仓’ 感悟‘大粮安全’”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吸引了130余名学生参加,提交了100余篇调研报告,举办的实践成果图片展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关注。不定期组织学生实地探访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等革命历史遗址,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增强“大思政”育人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坚定理想信念,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青春力量。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社区街道、红色革命老区、多民族聚居区等开展“大美中华·宁夏行”系列暑期实践活动,深刻体会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感情。
注重校社合作。民大聚焦“社区+高校”“点单式”校地联动模式及“合伙”运作机制,搭建“大思政”人才共育平台,通过宣讲联盟、推普支教、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们投入社会实践“大熔炉”。例如,协同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蜀汉街社区建立的“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常态化参与法治宣传、法律翻译等工作;与街道、社区联合实施中医药文化进社区、非遗技艺体验等17项品牌活动;成立教师理论宣讲团和学生“红色青春”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城市乡村开展宣讲;赴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等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活动;赴寺圣社区开展“校社互联·共绘寺圣同心圆”活动。形式多样的校社合作有效拓展思政社会服务半径,实现了青春与社区的“同频共振”。
网络协同 创新赋能
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从小接触网络,受网络影响较深,这使得网络空间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为高校思政育人提供了新渠道、新平台和新手段。民大持续加强“数字思政”建设,让“民大声音”唱响网络、让“民大故事”占据网络,以网络思政的创新发展推动学校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强化网络平台建设。民大紧跟时代奋进旋律,及时组建新媒体联盟,充分发挥学校门户网站、官方微信的主阵地作用,着力打造以“民小薇”“微学工”“青语民大”为主干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集群。精心策划“铸牢大思政课”“我为巴蜀文化代言”等思政教育品牌矩阵,切实担负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使命担当。民大全媒体平台获得“中国大学官微百强”“国家民委优秀专题专栏”等荣誉。
强化网络文化建设。民大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针对性地打造有温度、接地气的校园精品力作,充分发挥网络文化活动滋养人心、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星辰大海(民大版)》校园歌曲、《成都老茶铺及川剧后台里的人间烟火定格照》《圆》等作品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勇创佳绩。“微学工”网络思政研究室以“小迪”道中华工作室建设为牵引,围绕中华文化、年俗系列、诗词歌赋等不同主题,打造了一系列小切口、大立意的精品短视频,通过“道中华”文宣平台、民族画报社公众号等平台矩阵式传播,受到广大青年学生和社会读者的广泛认可。
未来,民大将继续以“大思政课”建设为引领,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进学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打造新时代育人新样态。
(黄志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