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钟旖)乌江蜿蜒,武陵叠翠,一场集结渝东南文化瑰宝的盛宴即将刮起“最炫民族风”。记者11月20日获悉,11月24日起,“山水同源 武陵同梦”——2025武陵山区(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演将在重庆的彭水、秀山、酉阳、武隆、石柱、黔江六区县接力上演,让古老民族文化在山水间绽放鲜活光彩。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于2014年获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25年6月正式成为重庆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经多年深耕,渝东南地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化保护答卷。
特写“指尖技艺”激活民族地区“增收密码”
近日,一场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开发利用,增加民族地区群众收入”为主题的界别协商会在广西河池市举行。河池市政协委员代表、县政协以及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广体旅局等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民族手工艺传承发展的痛点难点建言献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为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探寻新路径。专题调研报告指出,传承后继乏人问题突出,东兰县近三年无30岁以下青年系统学习;天峨县刺绣工作室学员因“耗时收益低”留存率不足20%
如今,该区域汇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97项、代表性传承人1810人,更培育出99个非遗工坊,带动1.7万余人就业,“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遍地开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中国传统村落109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文旅融合的实践让区域古老文化焕发新生。这一切成果,都将在展演中集中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演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其间,多个区县文化馆将带来丰富多彩的创新节目,唱出生活的甜蜜与乡村新貌、讲述老百姓身边的英雄故事、展现浓郁的地域风情,带领观众见证非遗传承的鲜活力量,读懂渝东南地区的文脉相连。(钟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