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部长李国英29日表示,近5年我国实施了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
这是记者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李国英介绍,近5年我国新建吉林水网骨干工程、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等30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配套新建了191处灌区。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2024年全国耕地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产量占比超80%。
强化粮食安全水利保障,要精细实施抗灾保产。记者了解到,通过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十四五”前4年共减淹耕地7360万亩,避免粮食减产量530亿斤。
中国发布丨文化新业态营收占全行业比重超40% “十四五”期间我国文旅产业迈上新台阶
中国网9月29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十四五”以来,文化产业规模更大、文旅市场监管力度更强、公共文化服务更便捷,文旅事业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介绍,据统计,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资产总计达到34.4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9万亿元、利润总额达1.77万亿元
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是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李国英表示,水利部着力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用水计量监测、农业水价政策、节水市场制度、节水技术及服务等农业节水制度政策体系。
“截至2024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低4%。”李国英说。
供水效率提升,同样为农村百姓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十三五”末相比,当前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提高了15个百分点,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数量压减近一半,形成以规模化供水为主、小型供水为辅的工程格局。
记者了解到,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服务人口最多的农村集中供水体系,成为全球改善农村人口饮水状况力度最大的国家。预计“十四五”末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96%。(魏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