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眼下,2025届高校毕业生已走出校门,各地的人社部门持续展开服务攻坚行动,帮助毕业生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那些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有哪些困惑?下面跟随总台记者前往重庆市巴南区,和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去了解。
记者来到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见到了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湛宣姣。她先给记者看了一份教育部门转过来的名单,上面是截至7月底还没有就业的1294名学生。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拿到名单之后第一时间就是马上给镇街,基本上从基层社区到街道,还有就业服务外包公司,还有区级部门,基本全部都在紧密配合过程中。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排发现,1294名学生中有589人陆续找到了工作。对于剩下的705人,湛宣姣和同事们做了细致的梳理,其中60%—70%有求职意愿,10%在见习期。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比如说,想从事机械类的或者想从事服务类的同学,我们会进行归类,再把相应岗位进行匹配,定期推送给他们。其实,建群的工作与信息摸排工作是同步开展。
湛宣姣和同事们有的联系就业见习基地,有的找企业摸排岗位需求,有的组织专场招聘会,并且对招聘会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求职动向,对感到迷茫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人才中心主任 朱清宇:点对点对学生自身的专业、特长进行分析,会根据个人特色帮助毕业生推荐适合的岗位,如果他们在技能上有什么欠缺,我们还有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的技能。
就业服务下沉社区 帮助毕业生积极就业
在重庆巴南区,当地人社部门不仅自己千方百计推荐岗位,还把就业服务下沉到街道社区,通过社区的力量,帮助毕业生们积极就业。
在重庆市巴南区莲花街道的“莲心服务站”,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院坝会,参加的有心理辅导老师、职业规划师、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还有社区里20多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与他们的家长。
高薪兼职是假、骗人贷款是真 起底“免费培训”背后套路
每周质量报告丨高薪兼职是假、骗人贷款是真起底“免费培训”背后套路“零成本、高收入、保就业”,如今不少网络课程打着这些诱人的卖点,宣称能提供“免费培训”,帮助学员掌握技能、稳定就业。前不久,她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则“兼职网络配音”广告。助教老师随后表示,已经帮小蔡申请了一堂免费网络直播课
除了大家说的一些问题,记者也发现,部分学生“缓就业”的一个原因来自家长考公考编的执念。
面对家长和学生的困惑,院坝会请来了已经就业的学生现身说法,分享自己“从见习到入职”的故事,还让职业指导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指导,从简历制作到岗位适配分析都一一解答。参加活动的毕业生刘又嘉说:“我觉得收获也蛮多,特别是老师说的,首先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急躁,一定要忍受找工作的苦,过了这个苦就好了。”
见习基地搭平台 见习岗位促就业
为了帮助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们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了“1131”的帮扶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实名帮扶台账机制,及时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截至目前,重庆市巴南区已经建立了153家见习基地,搭建起高校毕业生通向职场的过渡平台。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李璐,你好,我是就业中心综合科湛宣姣。现在我们联系几家企业,给你争取去企业面试的机会,你看你愿不愿意去?
电话那头,应届毕业生李璐多次线上投简历石沉大海,因而对求职充满疑虑。
应届毕业生 李璐:这个不会只是走个流程吧?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不可能走流程,帮扶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带你去企业看一下,就算不成也不损失啥。
打消李璐的顾虑后,湛宣姣又联系上另一位求职者张峻嘉。湛宣娇带着两个学生走了几家就业见习基地后,两人都觉得不满意。湛宣姣又带着他俩来到一家生产发动机的见习企业。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首先这种工作环境不是你们想的脏乱差的工作环境,第二个是只上白班,不用上晚班,你们要实实在在去看,哪怕先拿到一个进厂实习的机会,对于你们来说都是一次学习。
人社部门一方面鼓励毕业生积极见习,积累经验,一方面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成为见习基地,给毕业生们更多的实践机会。
宗申动力人力资源总监 刘君梅:学生到我们这见习期间,可以获得每个月1300元的见习补贴,最长不超过一年。见习阶段完成之后,可以向巴南区申请申报补贴,一年下来减少人力成本在200来万元左右。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我把他们推过来,看能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最终,李璐获得了综合管理员的见习机会,张峻嘉表示再考虑考虑。
节目播出前,湛宣姣告诉记者,经过半个月的努力,705名学生中已经有130多人找到了工作,而为了让更多的毕业生尽快就业,她们还在继续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