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秋日的闽宁镇

处处铺展着收获的喜悦

29年前

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握手”

将福建与宁夏紧紧相连

这场“山海之约”

在岁月浇灌下,结出累累硕果

数万西海固移民群众搬出大山

在茫茫戈壁扎下新根

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宁夏银川市闽宁镇(无人机照片,2022年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闽宁协作的壮丽篇章里

写满了普通人的非凡故事

让我们透过五个鲜活的面孔

感受这份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

“燕子”飞到金沙滩

她叫马燕

2012年从西海固搬迁至闽宁镇原隆村

初来时她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

生活的半径围着家里的灶台转

2019年她加入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

抱着《新华字典》重新学认字

练习普通话、学习电脑操作

经过成百上千次的练习

那个曾经怯生生的农村妇女

如今已蜕变为直播间里自信从容的带货主播

“在闽宁镇,我的天空更宽阔了”

马燕常这样感慨

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的女员工在包装枸杞(2020年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车间姐妹们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

2024年,她们的奋斗历程

作为“全球减贫最佳案例”走上了联合国的讲坛

讲给了全世界听

马燕说

“闽宁镇是给我第二次生命的地方”

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禾美电商帮扶车间的“巧媳妇”直播带货团队(2020年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李镇”的二次创业

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李镇”

2019年,李辉钦从厦门来到闽宁镇挂职副镇长

原本计划一年后返程

却因当地百姓的挽留两次延期

他化身短视频“博主”推介宁夏特产

一场直播常常持续7个小时

最令他难忘的是

2020年他遭遇车祸后

乡亲们送来热粥和水果

还带着他去医院

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挂职结束后

他的心却牵挂着闽宁镇这片土地

2024年,他选择第二次援宁

“宁夏是我第二故乡,这个情结永远不会变”

李辉钦的这句话

道出了无数援宁人的心声

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林教授种下“幸福草”

他是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菌菇”教授的原型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

1997年,他带着团队和草种、菌种

从“海那边”直奔“山这边”

驻扎在当时的闽宁村

手把手教村民种菌草

从此,“幸福草”在戈壁滩上破土而出

更在塞上大地蓬勃生长

为促进菌草综合利用

年逾八旬的他

仍在宁夏等地来回奔波

山海不远:东西协作 携手并进 这座小镇未来可期!

一部《山海情》让宁夏西海固移民搬迁的动人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故事的发生地“闽宁镇”这个全国唯一以两个省区简称命名的移民小镇在近三十年的光阴里谱写了一部跨越山海、携手奋进的壮阔史诗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两地正合力锻造“闽宁协作”升级版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2025年6月1日,在位于宁夏银川市闽宁镇的闽宁产业园内,工人在宁夏山海饲料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反刍饲料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从闽宁镇中心向南占地1439亩的闽宁产业园正火热建设成为闽宁协作升级的生动注脚已有18家企业抢先入驻低空经济、医疗器械、教育装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一条条产业链条在此延展、补强、聚合新的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加速孕育成长为小镇注入勃勃生机今年闽宁镇更新添一张闪亮名片“绿电小镇”在共享储能电站光伏板整齐排列如蓝色海洋40台电池舱稳稳矗立如同一个个“超级充电宝”为全镇源源不断注入绿色动能  宁夏首座“数智化”110千伏绿色变电站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正式建成投用,将为闽宁“绿电小镇”提供供电保障

不断试验选育良种

将饱含山海情深的“闽宁草”

陆续在全国31个省份推广应用

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右二)与农户交流菌草种植技术(2021年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闽宁协作给了我技术扶贫的支点”

如今,林占熺又有了新使命

“我要用我的技术,

让老百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继续改善生态环境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2010年,林占熺带着科研团队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荒漠地种植菌草获得成功,这是林占熺(右二)在向当地农户介绍菌草产量情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大学生“羊倌”的振兴梦

昔日的干沙滩已成希望的田野

召唤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85后”新农人吴楠是其中之一

2014年

她辞去国企工作

一头扎进闽宁镇的羊圈里

成为带领移民致富的“领头雁”

通过“企业供母羊+农户繁育+包销”模式

带动周边6个村120户农户发展滩羊产业

户均年增收超过3万元

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乘着闽宁协作的东风

她把滩羊卖到了厦门、北京、南京等地

产品包装上

一行字格外醒目

“山海相隔不以为远,以羊为媒近在咫尺”

讲述着“入情入味”的闽宁故事

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我是医生 必定全力以赴”

2024年,厦门市第三医院骨科医师刘臻博

作为福建援宁医疗队的一员

来到闽宁镇卫生院

细心的他很快发现

一些学龄儿童行走姿势异常

他多方奔走

和闽籍企业联手

迅速开展“足底筛查护足行动”

短短一年间

这项多方协作的“护足行动”

惠及全县约4.8万名中小学生

还为1名特殊足部畸形患者实施了矫形手术

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手术成功后

那个曾经自卑沉默不语的孩子

终于绽放出灿烂笑容

和妈妈一起送来锦旗

“那一刻最触动我”

“患者来到卫生院,就是对我们的信任

作为一名医生,我必定全力以赴”

这是医者仁心的誓言

山海不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何其动人!

穿越29载春秋

一批批福建援宁者跨越山海而来

一代代闽宁人在这片热土上接续奋斗

共同书写着动人的故事

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场“双向奔赴”早已超越帮扶的定义

化为血脉交融的深情

武夷山六盘山,山山相连

闽江水黄河水,水水相融

山海的交响

仍在继续

策划:张宋红

记者:马丽娟、唐紫宸、张泽钰

视频:刘海、王鹏、杨植森、张泽钰

摄影:王鹏、冯开华

部分素材:永宁县融媒体中心(冯开华)

(0)
石子销售供应石子销售供应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