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白玉盘龙钮“大清受命之宝”
碧玉填金《五福五代堂记》如意
乾隆御题青玉 兽耳活环凫鱼纹壶
青玉盆玉石荷花盆景
昨日,故宫博物院2025年开年大展“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开幕,揭秘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和田玉精品。
展览位于故宫博物院东六宫区域的斋宫展厅,从今日起至2026年1月4日对观众开放,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小程序预订故宫门票后免费预约展览。
展出258件清代和田玉精品
对于本次策展情形,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策展人黄英现场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示意,在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本展览从院藏的19000余件清代玉器中遴选出258件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和田玉精品,这其中一级文物28件,130件文物首次对民众展出。本次展览分为玉之源、玉之礼、玉之雅、玉之巧、玉之用五个单元,旨在诠释清代和田玉文化,展现清代各民族之间的来往交流融会,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
新疆地域辽阔,玉矿资源厚实。考古证实新疆用玉的历史已跨越4000年,若羌县楼兰古城出土的玉斧等工具是使用新疆玉料的最初阶段。西汉中期以后,和田玉最先大量进入中原,并逐渐成为往后2000余年玉器制作的主要质料。
挖掘原著内核 创新当代改编
,挖掘原著内核 创新当代改编
据领会,故宫博物院藏最大的玉雕作品是乾隆时期制作的青玉大禹治水图山子,现在在宁寿宫乐寿堂展出。它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玉雕作品。
宝玺由新疆和田玉制成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清朝国之重器的二十五宝是由乾隆天子指定。他从清朝原有的三十九方宝玺中挑选出二十五方,以为典藏,确定了二十五宝的名称、尺寸、钮式和用途,并对国家御宝的宝文形制、保管、使用等举行了制度上的改定。二十五宝代表和席卷了天子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本次展览展出的白玉盘龙钮“大清受命之宝”是乾隆天子钦定二十五宝之首。宝玺由新疆和田玉铸制而成,为方形,盘龙钮,印面阳刻“大清受命之宝”,华文篆书满文本字,各二行。
在玉之雅单元里,展出了乾隆御题碧玉竹溪六逸图笔筒,器身接纳通景构图法,琢六位老者或赏画、或饮酒、或讨论、或观景,神志各异,两名童子执壶倒水。空缺处刻“竹溪六逸”四字。笔筒口沿一周刻乾隆六十年(1795年)御题诗《题和阗玉竹溪六逸笔筒》。唐代,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六人居于泰安府徂徕山下之竹溪,逐日纵酒酣歌、吟诗作画,世称“竹溪六逸”。
琴、棋、书、画是深得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推许的修身养性兼消遣的艺术,具有异常悠久的历史,历代文献均有纪录。清宫旧藏所见有玉围棋、玉象棋、玉双陆等,弥足珍贵。本次展览展出的一组围棋子划分以白玉、碧玉制成,均呈扁圆形。这组棋子共371粒,其中白玉棋子185粒,碧玉棋子186粒,划分置于描金漆罐内,罐上以缠枝花卉纹为地,开光内饰兰、菊等花叶纹。白玉棋子玉色雪白,碧玉棋子玉色呈韭绿,对弈时,白、绿两色棋子相得益彰,颇为清新雅致。
山子、插屏浮雕出现和田采玉场景
记者还注意到乾隆御题白玉采玉图山子及青玉采玉图插屏上的浮雕。这其中,白玉采玉图山子顶部和背部保留子玉皮壳,呈大面积桂花黄色及褐色。正面接纳减地高浮雕技法,琢采玉情景:两名维吾尔族男子,头戴毡帽,脚穿高靴,腰间扎绳,长绳盘于腰后,正弯腰躬身,双手用力搬动玉石。
青玉采玉图插屏正面浮雕亦有采玉场景,八名采玉人沿石阶行走,一人策杖在前,厥后六人或抱、或抬、或推车、或肩挑玉石相随,尚有一人已近高处城楼,似在叩关。后头同样镌刻着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御题诗《和阗玉》。
院藏最大如意展出
据领会,故宫博物院现藏玉如意800余件,以乾隆时期玉如意数目最多。清代宫廷玉如意选材优良、雕琢仔细、寓意祥瑞,主要以龙、凤、蝙蝠、寿字、卷云、灵芝、万年轻、莲瓣、牡丹、松树、桃实、梅花等祥瑞纹饰或组合纹饰为题材。
本次展览精选了5件玉如意,在玉料的颜色上与第一单元的“玉具五色”相呼应,其中一件乾隆御题青玉如意,长56厘米,宽12.7厘米,为故宫博物院现藏玉如意中体量最大者。
尚有一整块新疆和田白玉剖琢而成的月令组佩,因其优美的花型引起了旅行者的围观。
每个月令佩均为花瓣形。花蕊中央为六环式活心,可转动,雕琢方式为镂雕工艺中的一种绝艺。圆形花蕊一面雕水仙、海棠、万年轻、灵芝图案;另一面雕阳文篆书十二音律,对应十二个花瓣形月令花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