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京东方前掌门人王东升掌舵,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奕材”)冲击上市迎来最新进展。根据安排,公司科创板IPO将于8月14日上会迎考。作为《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发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2022—2024年,西安奕材年度净利不断增亏,三年累计亏超17亿元。不过,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同比减亏。另外,公司报告期内毛利率存在较大波动,且显著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上半年净利同比减亏
在问询阶段排队近8个月,西安奕材将于8月14日迎来上会大考。
据了解,西安奕材科创板IPO于2024年11月29日获得上交所受理,同年12月24日进入问询阶段。报告期内公司始终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截至2024年末产能规模统计,公司均是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前述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全球同期占比约为6%和7%。
本次冲击上市,西安奕材拟募集资金约49亿元,拟投资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
作为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获上交所受理的未盈利企业,2022—2024年,西安奕材年度净利亏损幅度不断扩大。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55亿元、14.74亿元、21.2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4.12亿元、-5.78亿元、-7.38亿元。经计算,公司三年净利累计亏损金额约17.28亿元。
不过,进入2025年上半年,西安奕材净利出现回暖迹象。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3.02亿元,同比增长45.99%;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3.4亿元,同比减亏。
业绩接连亏损的同时,西安奕材存在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的情况。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9.85%、0.66%、5.49%;对应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约为30.53%、24.47%、14.91%。
此外,报告期各期,西安奕材财务费用分别约为2889.4万元、5713.36万元、1.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2.74%、3.88%、6.54%,逐年增长。
上市公司炒股是把“双刃剑”
A股再现上市公司炒股热。近期,利欧股份拟用不超30亿元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其他上市公司炒股热情也明显升温。A股市场稳健上行,上市公司拿出部分闲钱投资证券市场,既能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又能创造一些额外的投资收益,对上市公司和股东而言都是好事
兼职研发人员“惹眼”
对于科创板企业而言,研发能力是市场各方关注的重点领域。
报告期各期末,西安奕材研发人员数量分别约为201人、222人、235人,占员工总数比例分别约为11.12%、11.88%、12.11%。《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规定,“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不难看出,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与科创板标准线较为接近。
需要指出的是,在西安奕材研发人员中,兼职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较大,相关情况也引发上交所重点关注。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末,公司235名研发人员中,兼职人员共119人,全部任职于工艺开发部门。对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兼职研发人员工作内容、工时占比分布情况。
“科创板企业强调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全时研发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非全时研发人员占比较高,可能使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和产出效果打折扣,难以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壁垒的核心技术,可能会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对此,西安奕材表示,公司主要研发项目类型均有一定的产线使用需求,鉴于公司并无专用的研发产线,因此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存在共用生产设备的情形,故公司存在兼职的工艺部门技术研发人员。
从控制权方面看,本次发行前,西安奕材控股股东奕斯伟集团直接持股比例为12.73%,与一致行动人宁波奕芯、重庆奕芯和奕斯欣盛、奕斯欣诚、奕斯欣合三个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比例为25.68%,不足30%;公司实控人系京东方前董事长、“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之父”王东升,以及米鹏、杨新元、刘还平,上述四人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控股股东奕斯伟集团合计67.92%的股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西安奕材控股股东奕斯伟集团控制的奕斯伟计算已向香港联交所主板提交H股上市申请。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西安奕材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马换换 王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