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免罚”让外卖行业跑出可持续的“加速度”

工人日报 张西流

据10月19日央广网报道,超时罚款一度困扰着外卖骑手。无论是路线不熟,还是商家出餐慢、路上交通堵等,只要送餐超时,消费者可能会投诉,平台也有相应处罚机制。如此情况正逐渐改变——近日,京东外卖宣布已在深圳、南京、哈尔滨、武汉等25个城市开展试点,将原有的骑手订单超时罚款机制调整为“服务分”管理制度。饿了么也宣布正在多个城市试点以新版服务分制度取代原有的超时扣款机制。美团则在8月表示,将在2025年年底前全面取消超时罚款。

多家外卖平台试点推出上述举措,看似是平台规则微调,实则标志着外卖行业正从“以罚代管”的粗放管理模式,迈向“以人为本、激励为先”的治理新阶段。

长期以来,外卖平台依赖超时即罚的刚性规则,将配送效率维系于对骑手的经济惩罚之上。这在行业发展初期确有其效率优势,却也埋下了隐患——骑手为避免扣款,不得不“与时间赛跑”,逆行、闯红灯、超速行驶成常态,为骑手个人和城市交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这种“以罚代管”逻辑将平台运营风险转嫁给劳动者,一直受到相关方的质疑。

废墟探险,被滤镜美化的危险游戏

工人日报王志高废弃工厂、停诊医院、烂尾楼盘……据10月19日上观新闻报道,近年来,一股深入都市废弃建筑的“探废”风潮在社交媒体上悄然流行,一些被城市遗忘的角落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打卡圣地”。这不是什么美学探索,而是一场被社交媒体所驱动的冒险表演。记者亲历的泥潭就是一种警告,此外还有更深层的危险——残留的化学品、重金属粉尘、石棉纤维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健康损害;锈蚀的楼梯、松动的墙体,可能随时夺走人的生命

推出“超时免罚”正是对这一困境的破局之举。它不再以“损失厌恶”作为驱动骑手的核心心理机制,而是通过积分累积、星级评定、奖励激励等方式,激发骑手内生动力。骑手不再因一次意外超时,而遭受收入减少,而可通过持续准时配送,获得加分与回报。这种从负向惩戒到正向引导的转变背后,是管理技术的升级,是管理理念的进化。它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骑手不是算法的附庸,而是值得尊重的劳动者。

试点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革的可行性。据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白皮书2025》显示,杭州试点期间超时率仅上升0.8%,投诉率却下降12%。可见减少惩罚并未导致服务滑坡,却让骑手减轻了心理压力,更专注于安全与服务品质,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有骑手表示,每月多收入数百元,工作状态更从容——当骑手不再为罚款焦虑,配送反而更稳了。

当然,变革过程中的一些挑战也不能被忽视。比如,积分制是否公平,算法能否精准识别客观延误与主观怠工,新手骑手是否会因积分劣势而接单困难……这提醒我们,“免罚”不是终点,而是重构配送生态的起点。平台需进一步优化算法,增加弹性时间池,加强与商家协同,提升出餐效率,同时推动“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打通配送“最后100米”梗阻。

这一变革正倒逼行业竞争逻辑转变。诸如“星级骑手”计划、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举措,正在让平台间的比拼从“谁罚得狠”转向“谁服务好”,外卖行业正从价格与速度的低维竞争,迈向服务质量与劳动者福祉的高维博弈。

某种角度看,“超时免罚”其实也在开启一场有关劳动尊严与社会文明的对话。当平台学会以激励代替惩罚、用包容代替苛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也是社会对新就业形态的温柔以待。告别“以罚代管”,外卖行业才能跑出可持续的“加速度”。(刘阳禾)

(0)
石子销售供应石子销售供应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