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在战略新兴领域不断开拓进取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12日刊登题为《中国在太空和北极雄心勃勃》的文章,作者是米娅·努尔马马特。内容编译如下:

2003年,中国开始谋求绕过美国的卫星定位系统。起初,中国同欧盟合作,加入“伽利略”项目,但这一伙伴关系并没有持续下去。于是,中国研发了自己的卫星网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它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导航系统,日定位量接近1万亿次。

这一独立自主研发的过程反映了一项更广泛的国家努力:中国决心通过掌握曾经由他国控制的关键技术来维护国家安全。

这一目标正促使中国迅速扩大其在一系列新兴领域的存在:从海底到北极圈,再到外太空。

北京的雄心持续增强。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年至2025年)中,中国重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并呼吁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

新发布的关于第十五个五年规划(2026年至2030年)的建议更进一步。其中明确写入关于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内容。这凸显中国对自己成为太空探索领域全球领导者的能力越来越有信心。美国航空分析师李汉明(音)说,中国的航天技术现在处于世界最先进行列。

他说,北斗网络已经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并称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空间站也与国际空间站水平相当。

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势头也在不断增强。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对可重复使用火箭垂直返回技术进行最后测试,其突破将使中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行更频繁的发射。

可回收火箭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开创的一项技术,中国掌握这项技术的前景吸引了太平洋两岸的关注。东方证券在10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这将使中国能够加速部署低轨道卫星。

尼日利亚媒体:“十五五”规划为非洲提供独特机遇

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尼日利亚《先锋报》网站11月6日刊登题为《中国的“十五五”规划和中非合作的未来》的文章,作者是尼日利亚总统媒体与特殊职责高级特别顾问图恩德·拉赫曼。2005年,也就是20年后,当我作为中非编辑代表团的一员首次访问北京和上海时,摩天大楼已成为中国各地随处可见的景象,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有目共睹。毫无疑问,新的五年规划会为非洲提供独特机遇

中国还在打造几个低轨道星座,类似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卫星互联网系统,其主项目名为“千帆星座”。

中国在另一个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地地区。

今年10月,中国宣布极地科考船“探索三号”完成了在北冰洋的最新任务。据《人民日报》报道,这表明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这艘科考船是中国不断扩大的极地足迹的组成部分。中国已经建立多个极地研究站。

中国的私营部门也在发挥作用。成立于去年的中国极地邮轮运营商“66度探险”于今年5月从英国阿伯丁首航。

荣鼎咨询公司中国项目团队的高级研究分析师查尔斯·奥斯汀·乔丹说,目前,美国和欧洲很多人仍非常乐观地认为,西方在研发前沿技术方面领先于中国,但这种信心比以前更加脆弱。

他说:“这种情绪会很快转变。即使中国取得温和的进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或量子(计算)方面,这也可能很快引发严重焦虑。”

然而,中国专家称,西方对中国活动的担忧被夸大了。他们强调,对北京而言,投资这些战略领域不能简单说是地缘政治竞争的问题,更多是为了增强国家的韧性。

中国科学院大学一位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智能传感器的教授说,中国在太空和深海探测方面的努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研发关键基础技术的愿望。

他说:“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意味着中国在核心技术上摆脱了对他国的依赖。确保半导体、能源、深海探测和太空等关键领域的技术自主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石。”

他还表示:“西方的一些焦虑反映了一种对全球力量平衡转变的警惕。但将中国的技术发展纯粹妖魔化为地缘政治挑战,这过于简单化了,并且具有误导性。”(编译/林朝晖)

(0)
石子销售供应石子销售供应
上一篇 9小时前
下一篇 9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