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好不好?鸟儿来说话

“生态好不好?鸟儿来说话。”

这句在北京房山听到的话,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好奇心。

我住在房山龙门口生态园,新的一天是从鸟儿婉转的鸣叫声中开始的。

经过一夜在负氧离子滋润下的安睡,我早晨5时就起床走到户外,生态园里,苹果散发着幽香,连空气都带着丝丝甜味。

沿着湖边的林荫道散步,水面碧波荡漾,清澈见底,锦鲤在水草间自由游弋。在垂钓区,三五老者在岸边静坐,浮漂随微风扬波轻晃,波浪随风拍打岸堤发出的声响与树林里鸟雀的啁啾构成天然交响乐曲。

在水库边碰到起床更早的一个朋友。

“我也是被窗外的鸟鸣声叫醒的。”

见到我那一刻,朋友兴奋地对我说:“这里不仅空气清新利于睡眠,而且鸟儿也很多,一大早就有喜鹊在窗外喳喳叫,刚才在水库边还看到了野水鸭、麻雀、鹰隼等,数都数不过来。”

当天上午,我们要去龙门口山顶处的龙门文化馆参加“绿水青山看房山”生态文化系列活动。

绿色琼中捧起“金钵钵”

在海南琼中的热带雨林里,一件件“稀罕事儿”正悄然上演——槟榔树上开出铁皮石斛白花、橡胶地里挖出虎奶菇、林地里五角猪奔走觅食……这些“稀罕事儿”已让琼中的林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近年来,琼中聚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总面积达24.24万亩,总产值3.74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早在脱贫攻坚时期,琼中就将目光投向“林下”,着力推广发展“林下+益智”种植模式

乘电动摆渡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直达山顶龙门文化馆门口。置身“松柏盖顶、花红柳绿”的生态山巅,呼吸着繁茂绿树红花散发出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

房山的天空是蓝蓝的,那是小鸟自由飞翔的家;河流是清清的,那是鱼儿欢快畅游的家;森林是密密的,那是生灵万物繁衍生息的家;大美房山是绿绿的,那是百万人民幸福的家。

当候鸟的翅膀拂过山川湖田,当孩童的笑声融入鸟鸣虫唱,我们终将懂得——最好的生态答卷,就藏在每一声清脆的鸟啼里。

在会场周围,大家纷纷沉浸在“生态好不好?鸟儿来投票”的主题摄影绘画作品中。

房山区广泛征集近3年来在当地拍摄创作的鸟类摄影作品,共1000余幅,从中遴选297幅展出。每一幅作品都堪称大片,生动展示着房山区丰富的鸟类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成果。

我在《“故里归来”的黑鹳》里了解到,2015年房山区启动“拒马河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拆除违建、退耕还湿、重建水系,一度干涸的河道重现生机,拒马河湿地已经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黑鹳是濒危物种,对水质要求极高。2020年,红外相机首次拍到黑鹳在拒马河筑巢育雏。拒马河湿地已成为全球黑鹳种群密度最高的观测点之一。

从《大鸨的“麦田守望”》里,我看到房山南部的窦店镇,千亩麦田与农田生态廊道交织。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飞来房山越冬,当地农民采用“留茬播种”“生态沟渠”等方式,为鸟类保留食物与栖息空间。麦田边的太阳能驱鸟器被主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人与鸟类共生的约定。卫星追踪显示,迁徙至房山的大鸨种群,体脂率比其他区域高出15%,印证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滋养作用。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顺着《芦苇迷宫里震旦鸦雀》照片中提供的线索,我来到照片拍摄地——牛口峪湿地。这里的人工种植芦苇荡已经形成天然屏障,为水雉、白胸翡翠等鸟类提供隐蔽栖息地。在这里已经发现鸟类14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在这里,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黑鹳,却看到成群的豆雁在湿地芦苇间停歇,有的被风惊起,美丽的羽翼划破长空,恍若一幅水墨画卷。

良禽择佳木而栖,作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鸟类会选择到生态美、环境优的地方栖息。当北归的候鸟掠过拒马河面,翅膀划开的涟漪里藏着房山生态的密码。大鸨在十渡湿地抖落南方的细雨,黑鹳在霞云岭林间梳理着羽毛,这些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注的精灵,都将房山作为迁徙途中的“绿色驿站”。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用婉转的鸣叫给出了答案。(王永武)

(0)
石子销售供应石子销售供应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2022年3月13日 02:29

相关推荐